消息传回长安,长安的房地产价格直接跳水。
城中大豪原本对陪都洛阳根本不屑一顾,并且私下里缔结联盟,都不去给李轨捧场。
此刻却都发生了动摇。
人们没想到刘备的实力居然如此强悍,竟然把夏侯渊给斩了。
这要是打到长安来,那可咋整?
加之恰恰这个时候宋嘉在洛阳东城外大兴土木,疑似为李轨营建宫室的消息传来,众人于是揣测李轨极有可能会放弃长安,把都城迁到洛阳去。
因为按眼下这情况看,汉中弄不好是守不住的,一旦汉中落入刘备之手,长安的地位就很微妙了,就算李轨不废掉它,也会把重心转移到洛阳去,哪个皇帝会在如此凶险的地方建都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吗?
如此一来,洛阳的地位会飙升,而长安则会被矮化。
所以,哪怕是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也应该在洛阳有所投资。
规避风险是每个富人应有的觉悟和必修的课程嘛。
一个聪明人是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篮子里都放一点才能让人安心嘛。
李轨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要办成而未能办成的事居然会因为这个偶发事件而给他办成了。这都叫什么事呢。
不过刘备的凶悍战力还是让李轨吃了一惊,这家伙,蜀地虽然穷困,但骨头很硬,自己本打算跟刘备在汉中打一场持久战,以消耗掉蜀地的力量,最终减少入蜀时的阻碍,现在看这个计谋是幼稚的,打仗就是打仗,胜负一念之间,哪能当游戏来玩呢。
夏侯渊之死自己是有责任的,若是当初答应他使用天雷地火轰击阳平关,或者刘备已经死了,那他不仅不会死,弄不好蜀国也让他灭了。
后悔啊,自己太大意了。
这个场子必须找回来。
夏侯妙才,我来给你报仇。
李轨决定御驾亲征,跟自己的好大哥来一次巅峰对决。
刘备击斩夏侯渊后,打算渡汉水来攻郭淮,郭淮部下见己方兵力过少,难以匹敌,建议依汉水结阵。但郭淮却认为这是示弱,应该远离汉水结阵,趁刘备军半渡时袭击。
刘备见到郭淮的结阵方式,没敢渡水,他叹了口气,对法正说:“此人不过是夏侯渊的司马,却有如此谋略,李轨麾下人才济济,此战若不能全胜,则蜀地危矣。”
十月,李轨率锦衣卫四总旗和羽林军四镇合计五万兵马抵达汉中地界,进驻阳平关。
刘备连胜之后,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跟李轨决战。李轨却丝毫不着急,他于山上扎营,占据险要,固守不战,与刘备开始对持。
以两国的实力而论,只要把战争拖下去,则蜀国必然失败。
刘备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危险,他连续发动六轮攻击,李轨虽然惨遭六连败,却没有大的损失,形势变得对李轨越来越有利。
天气越来越冷,十一月初,汉中下了一场雪。
冬季是最考验一支军队后勤能力的季节。
汉中距离关中更近,虽然道路艰险,但李轨人力充足,搬运几万石粮草毫不费力。
大卫军士兵一天三顿饭,两干一稀,菜里有油,三天改善一次伙食吃一次肉。
蜀军不要说吃肉,连一天两顿饭都吃不饱。
刘备派人去成都调粮,驻守成都的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诸葛亮深知这场战争对刘备和蜀国的意义,那是必须胜利,不容有半点的闪失。
所以成都城里是堆满了军粮的,这些粮食有的征收的赋税,有是花钱从商人手里买的,也有从百姓手里强制收购来的。
所谓的“强制收购”就是半买半抢。由此造成的后果诸葛亮是知道的,但他也没有办法,没办法,蜀地只有户口三十万,人口一两百万,只相当于卫国人口的一个零头。
百姓吃饱了,军队就得饿着。
刘备倾力去夺汉中,他是支持的。
成功,刘家天下可得数十年续命,则一切都有可能。
失败,蜀地撑不过五年。
所以这一关他必须硬着头皮去闯。
现在粮食是有了,但谁来搬运?
此刻,蜀国的精壮男子皆在军旅,精壮女子都在运输大队当差。
国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诸葛亮无奈,只得下令征发十四岁以上、十七岁以下,五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女服徭役,要不惜代价地把后方的粮草军械搬运到前线去。
山遥路远,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缺衣少穿,死者累积,道路两边死尸随处可见。
这样低的效率是满足不了前线的需要的,蜀军各营都出现了粮草短缺的情况,甚至是御营的士卒也吃不饱饭。
刘备麾下大将黄忠见李轨把粮草屯在被山寨,就和大将魏延商议去劫取,以补充军粮的不足。
魏延不反对去劫粮,蜀国孱弱的后勤补给系统已经绷到了极限,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这个时候自己不想点办法,只能坐以待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之王侯的荣耀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三国之王侯的荣耀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