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里因为开放海禁的事情风起云涌,但这对于已经出征的朱瞻基来说,却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率领着三卫新军抵达了交趾,朱瞻基在建昌府耽搁了一段时间,让带来的军士恢复状态并接收事先准备好的军粮之后,大军这才开始了进军。
倒不是说朱瞻基不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也不是他有意要迁延。
而是他带来的三卫新军当中,确实有不少人不熟悉水性,在海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晕船了。
这当中甚至包括了朱瞻基自己。
再加上交趾地区本就湿热的环境,大军登陆之后的不久,军中就出现了不少感染疫病的士卒。
所以在大军登陆之后,就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来让军士们适应和调整一下状态。
好在大军出征之前,朱瞻埈就提醒过自己大哥要注意疫病的事情,给了他一副专治这种水土不服和湿热引起的疫病的行军散的药方,让朱瞻基做足了准备。
所以虽然大军病倒的不少,但除了极个别情况特别严重的之外,病死的极少,非战斗减员也很少。
这让李彬对朱瞻基颇为赞誉,称赞他有古之名将风采,倒是说的朱瞻基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次出征的许多事前准备都是朱瞻埈提出的建议并且帮的忙,他自己所做的准备只有当初朱棣教给他的那些。
倒不是说他做的准备不足,而是朱棣一辈子都在北方打仗,行军打仗的习惯已经有了非常浓郁的北方作战的烙印。
这一套东西对于西南地区的作战来说,就有些不适用了。
比如朱棣教过朱瞻基,大军出征一定要确保水源,行军要保证沿途都能够找得到水源,能够供应大军消耗。
这一条在北地那自然是重中之重,因为北地缺水,大军的行军路上要是不确保水源,那所有人就算不是渴死也会极大的影响士卒的作战能力。
但在西南?说的夸张一点这地方一锄头挖下去都能喷出水来!
大军行军的路径完全可以沿着河岸前进,沿途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缺水的问题!
反之,大军必须要考虑防潮和湿热的问题。
因为新军装备的都是新式棉甲,这种外层是捶打紧实的棉花的盔甲在北方作战那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防风保暖,用来抵御北地的严寒是再好不过的东西。
但放到西南,棉甲在潮湿环境下吸水就会变得沉重,加上本身的不透气,套在身上就会又闷又热。
不少士卒就是不适应这种作战环境,被自己身上的盔甲硬生生闷到中暑,造成大军战力的下降。
好在对于这种问题朱瞻埈之前就给朱瞻基出过一些招,做了准备的朱瞻基也有所应对,倒是没有在这方面吃什么亏。
事实上陈朝叛逆对大军造成的影响远没有西南地区这糟糕且恶劣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大。
毕竟西南半岛这块地方文明开化程度并不算很高,科技发展自然也有限,他们的冶铁、制甲和军事技术都严重的落后中原地区。
面对装备着燧发枪、棉甲和虎蹲炮的明军新军,这些西南半岛上的叛军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
西南湿热,铁甲极易锈蚀,加上本身生产工艺的限制,导致这些叛军当中披甲率十分感人。
在之前之所以能和装备精良的明军打的有来有回,主要还是因为明军劳师远征,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这也是西南半岛地区能够在过去和后世一直与强国周旋的主要原因,他们恶劣的环境确实对外来的军队削弱和限制太大。
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旦外来的军队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就能把他们打的爬不起来。
明军如此,后来的西方殖民者亦是如此。
至于说西南半岛叛军所依仗的最大利器战象,这东西即便是在冷兵器时代也有许多办法可以应对,就更别说明军现在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了。
虎蹲炮架起来,一轮速射就能够让大象进入狂暴状态,开始不分敌我的胡乱攻击,反倒是对叛军造成的伤害更大。
大象虽然看起来恐怖,真的冲锋起来的时候也确实恐怖,毕竟陆地最大吨位的动物无论是体格还是力量都是惊人的。
但就像所有大型动物一样,大象也是非常容易受到惊扰的,火光、巨大的响声等等,都很容易让大象受惊,随即进入发狂的状态。
西南半岛虽然自古以来就有驯养大象的传统,但很显然这种驯养并不能改变生物的本能,最多让其能够习惯某些事物。
可大明都才刚开始从冷兵器进入火器时代,西南半岛也就是在当年沐英征讨云南和英国公征讨安南的时候见识过明军的火器,指望他们针对火器对大象进行训练,这无疑是想多了。
更不用说火炮这个东西,对于动物来说即便再怎么训练,也是很难适应的。
巨大的响声、强烈的火光,这都是对动物来说非常具有强刺激性的东西,平时或许还好,但在战场这种本身就充满了杂乱的环境下,实在是很难让动物保持镇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