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种地越种越穷(1/2)首页

字体:     护眼关灯

第六十八章 种地越种越穷(1/2)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种地越种越穷 第(1/2)页

对于是否开放海禁,大明朝堂上下在四百万两银子和二十倍的利润面前都选择了无视祖制。

说起来虽然叫祖制,但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传承至今也才两代皇帝,前后不超过二十年,要改其实也容易,完全是看朱棣愿不愿意遵守而已。

不过为了标榜自己是朱元璋的正统继承人,而不是篡位得来的皇位,朱棣还是决定还是不要做的那么直接。

而且这件事也确实不能由皇帝一言而决,所以最终关于是否开放海禁、怎么开放海禁的议题,还是被放到了大朝会上由文武百官共同讨论。

毕竟一项政策的制定,尤其是这种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国策,还是需要朝堂上各个部门进行协商才能得出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来。

为了能够得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朱棣甚至下令把水镜搬到了奉天门,还特意提前通知让朱瞻埈也通过水镜参与这次大朝会,显然是想听听他的意见,以及让朱瞻埈来说服朝廷里持反对意见的人。

“若是皇考仍在,他见今日海贸之利亦会废除海禁之策。”大朝会伊始,朱棣便率先开口为开放海禁一事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是给那些想要拿《皇明祖训》出来说事的人一个警告。

朱棣可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你敢说比他更懂朱元璋的意思?敢说就敢弄死你!

虽说确实有人反对放开海禁,但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酵,以及四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摆在面前这种诱惑,再怎么反对放开海禁的人也知道大势已经挡不住了。

他们唯一能拿来说的也就是《皇明祖训》要禁海,朝廷放开海禁会让百姓不思劳作全都去经商,导致国家田地无人耕种、士卒无心战斗,人人都想着一夜暴富,国将不国。

所以应该由朝廷设立市舶司,海贸也要由专人来负责。

这个建议当然算是老成谋国之言,但再好的政策执行的人偏要往歪路上走也是不行的。

就好像这个设立是市舶司由专人负责海贸,这个专人究竟是什么人,就很有操作的余地和空间了。

朝廷求的是利,只要市舶司每年能向朝廷缴纳令朝廷满意的钱财,至于说市舶司究竟赚到了多少,还不是他们这些负责的人说了算。

到时候和朝廷二一添作五,也不是不可以不是吗?

而且这也就是明初了,要是到了后世隆庆开关的时候这么干,那些负责的人甚至能让市舶司一文钱都赚不到,回头还跟朝廷说海贸赚不到钱。

不过这般想法的终究还是少数,如今的大明朝堂之上的官员大多还是做事的,没到明朝中后期那种文官集团把持朝政,连皇帝都敢随意弄死的程度。

毕竟朱棣对皇权的掌控,不是明朝中后期那些不肖子孙能比得了的。

因此隔着水镜参加大朝会的朱瞻埈只是一直冷眼旁观,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之中。

虽然吵吵嚷嚷,各方意见争执不下,但在大家都同意搞海贸来赚钱这个大前提下,各方还是在一点一点的达成共识。

户部尚书夏元吉本就是六部尚书之一,地位只在吏部尚书骞义之下,如今随着大明财政收入日渐丰盈,大明钱库的良好运作也让原本废纸一张的宝钞逐渐开始向汇票过度,这户部尚书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和骞义如今已经是并驾齐驱。

因此当夏元吉作为六部尚书当中第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支持开放海禁之后,这讨论的风向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朱瞻埈见讨论的已经大差不差,于是这才开口道:“海贸获利颇丰,对于朝廷的财政和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海商需要瓷器输送出海贩卖,就需要有窑工烧制瓷器,这窑工烧制瓷器所能获利自然要优于耕作。

但当窑工需要懂的烧窑,不会烧窑的人自然当不成窑工,就更不用说出海去当海商了。

所以列位所说的开放海禁会让百姓不思耕作、将士不思征战,最终导致大明国将不国,这纯属子虚乌有。

而且就算会有这样的事情,尔等食我大明俸禄、为官牧民,难道都是尸位素餐之辈?

百姓愚钝,不能辨明是非的时候就需要尔等去教化、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把海贸禁了,让百姓守着穷困只能去种地!”

朱瞻埈这话多少是有些重的,但朝堂之上却没人敢冒犯这位郑王殿下,只能是低头受着他的诘问。

毕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尸位素餐之辈,只会一味的禁止百姓。

“而且法无禁止皆可为之,即便是洪武年间的时候太祖也未曾禁止百姓自己经营一些小买卖,甚至连城门官都不向他们收税,一味的禁止百姓从事商业,也未免有违太祖的本意。”朱瞻埈随后又补上了一句,算是再一次杜绝了这些文官们还拿《皇明祖训》说事。

然而还是有人不死心,依旧站出来对朱瞻埈问道:“可若是开放海禁,纵使不是全部的百姓都去经商,这有一成的百姓去经商,对我大明来说也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