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古人似乎不需要任何准备,随手就可以写出一篇令人惊叹的文章。
但,那怎么可能呢?
曹操之所以可以写出蒿里行,是因为他到了并州,看到了与往日完全不同的一幕,因此有感而发。
他之所以可以写出短歌行,那是因为建安十多年的时候,他已经扫平了北方,南面就只剩下一个敌人了,接下来要做的,不就是周公那点事吗?
而他的儿子,能够写出洛神赋,那还要归咎于有一个好嫂子,成天见到,在加上自身看的书很多很多,内心里又在不断联想,自然就轻而易举地写出来了,可要说他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那是不太可能的。
或许,后来的他可以。
毕竟后来的曹植,已经可以七步成诗了,但做洛神赋,怕是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准备。
例子就在这里,而且就在这个时代,陈琳怎么可能会例外?
他要是写一首简单的诗,可能随随便便就写出来了,说不定比同为建安七子的其他几个还要快,毕竟人家是专业的,曹操、曹植这样的,那还有一个政治人物的因素在其中。
现在他写的却不是诗,而是檄文。
檄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保证写出来此人的专横跋扈,此人的不得民心,此人的不顺天意,此人的身世背景……
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讨王莽檄》,隗嚣也不是在一两天就完成的,他搜集了很多王莽做的坏事,起码是让人看不过去的,然后进行放大,之后传唱天下。
是的,檄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真实上面进行一些加工。
诚然曹操这个家伙绝对在东汉末年留下了无比多的印迹,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了,比如说他的身世,比如说他的来历,都是可以大骂特骂的。
但要只是这样,陈琳是绝对不甘心的,他要写就写一篇千古传颂的,要写就写一篇可以让天下人一听就觉得曹操是大坏蛋的。
这里,问题就来了。
骂完了祖宗,他还能骂对方什么?
卡文了……
陈琳这个三国时代可能第一檄文小能手的家伙,遭遇了卡文。
这很正常。
就像是一个作者,在开书之前都要做一系列的准备,比如说是网络作者里面,有些人的大纲都有接近十多万字,乃至二三十万字……
至于设定?差不多也有十多万字,或者更多。
一般没有做到这一点的,都不算是什么好作者,起码也会经常写着写着就乱了,或者说没有剧情可写,逐渐就卡文了。
对,设定不在大纲之内!
拿最经典的例子来说,斗气化马。
这本书的作者就用了很长时间去写大纲,其中在什么时候遇到哪个人,都基本上是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清楚到,就算是十年之后,他仍然可以用老大纲来混饭吃。
明白到,就算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这本书却仍然还是神作。
这就是大佬与普通人的差别。
恰好的是,陈琳就是一个大佬,他可不愿意随随便便就开始写,必然要做一系列长久的准备,然后再去下笔。
不过他的时间不长,因为按照眼下的集合速度来算,袁绍大概还有三四天就得找他来要了。
幸好的是,他身为袁绍的幕僚之一,平日里还是搜集了一些曹操黑点的,此时倒是可以完全写出来了。
但问题在于,他想突破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最好是可以传唱千古的那种,就算不能跟夏启讨有扈氏的《甘誓》,商汤讨夏的《汤誓》,以及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的《牧誓》相提并论,也该留下点什么。
这,就难了……
要说吧,这就是文人的那点操行了。
看看陈琳想的,他居然要把这三个最早的檄文,最正道的檄文拿出来相比,那不是跟自己较劲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古代里面,越是古代的东西也就越是让人向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是陈琳文采斐然,最终写出来了一篇锦绣檄文,但其历史价值,政治价值,相去前面三个都差了不知道几千万倍。
毕竟那三个是进了尚书的,你一个小小的陈琳,还想跟四书五经相比,就太夸张了,太不自量力了,就算是千年之后,秀才老爷嘴里拽出来的也绝不会是讨曹檄文,百分百是那三位的。
就算是相比后来的一些知名的,比如《管仲檄楚使》、《吕相绝秦》这俩,以及《檄告楚相》、《吴王刘濞遗诸侯书》这俩,都是远远不如的。
前者到了左转,后者进了史记。左转被后来人吹的都已经成了仙书,谁敢不服?史记则是史家之绝唱……谁能相比?
不过,陈琳的想法还是正确的。
他完全没有想到,后世会有一个叫做罗贯中的大佬,突然跑出来写一本三国演义,最后导致他的这个檄文比前面那些都要传播广远。
……
“夫君,您该睡了。”陈琳的夫人,关心地凑了过来,但却站在门口没有敢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为曹贼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我为曹贼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