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
生员不得议论朝政的规矩有吗?自然是有的。
但是而今还有用吗?
自然是没有用的。东林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哪里是不议论朝政,而是大论特论,恨不得将朝廷搬到他们家中。
而今虽然还没有到东林党那个地步,但是天下生员有时候,就谈笑天下,指点风声。似乎一副诸葛亮在世的样子。
生员参与地方事务,已经是非常非常普遍了。
朱秀才怎么想?海瑞不去想。他一声厉喝道:“拿下。”
一声厉喝之下,立即有两个老卒扑了过来,干脆利落的将朱秀才拿下来。
于是在人群的骚动之中,很多人看着朱秀才被压走了。
海瑞语气变得缓和起来,说道:“或许,有些事情我说的不够清楚,今日我给就父老乡亲说说,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就是十年一清丈。而今海宁已经多少年没有清丈过了。清丈对大户不利,对尔等是有利的,朝廷清丈土地,固然是为了收税。但是更多是为了均徭役。从而让土地多的人多交税,土地少的少负徭役。”
为了让下面的百姓听清楚,海瑞一边努力大声说话,一边努力矫正自己的口音。不弄出来让江南百姓听不懂的海口话。
海瑞三句话,不离太祖爷。
这很对这些老农们的胃口,其实说深了,他们也不懂。但是他们都有一朴素的情怀,那就是太祖爷那会儿什么都是好的。现在局面越来越不好,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太祖爷的政策,都让后面的子孙给败坏了。
毕竟,不管太祖皇帝对士绅是如何摧残。但是太祖皇帝对底层百姓,是真得好。
在诋毁太祖皇帝上,士绅们不遗余力。但是老百姓们却怀念一直到了明亡。只是他们并没有话语权而已,甚至可以说,大明是耗尽了太祖皇帝的遗德,最后才不得不走向灭亡的。
海瑞凡是称太祖爷,这些老弱们偏偏吃这一套。
而海瑞在家中也是时常劳作,不当官,与寻常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海瑞带着一些古怪的海南口音,但是他对民情的了解,却是任何一个官员都无法比拟的。
海瑞能做到几句话,将群情激奋的人群给安抚下来,甚至海瑞在朱公亭待了一日。了解民间疾苦,听说有冤情。二话不说,在村里设立公堂。就地审理,不过一日之后,朱公亭的百姓心悦诚服。很快就朱公亭近万亩的土地给清丈完毕了。
这里本来在账册上不过数千亩,但是人口增长,一些之前不能开垦的土地也都开垦出来。于是土地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海瑞估计海宁卫境内,估计三十万亩打不住了。可以能到达四十万亩之多。
不过,海瑞一回到海宁县,事情就来了。
因为朱秀才。
朱秀才有功名在身,县衙不能拘役。想要拘役的话,就好先让学政去了秀才的学籍,方能入狱。
也不知道是朱秀才交游广阔,还是背后有人主使。总之海瑞回来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稳,就有几个秀才来给朱秀才求情,被海瑞狠狠地赶了出去。剩下的秀才,海瑞就不想见了。
毕竟这一次朱公亭之事,让海瑞觉得,他其实恩义未施,所以他觉得先放两天告。
放告就是上堂审案的时间,很多电视剧之中,似乎县令的工作就是审案,其实不是。审案只是县令工作之中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放告日,才能登堂审案,百姓才能上告。
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因人而定,无非是三六九,或者初一十五之类的。看每个县令的心情了。
海瑞在朱公亭积累的好名声,在审过几天案之后,积累的更多,一时间海青天的名声传了出去。
其实,在古代很多案子根本没有太多的悬念,甚至现代也是如此。只有少数的案件才非常复杂。大部分案件,稍稍一看,就知道凶手是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去查,而是去判。
简单的案件,很多时候会出现不简单的判决,这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深究了。
毕竟,即便是后世的法官,还每每搞出违背常识的判决,这是后世办案不好吗?
所以海瑞判案非常之快,甚至这些案子都不用动脑子,需要动脑子的人,都是要考虑这案子背后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得罪人,这个罪犯是谁的人,等等,当海瑞不用考虑的事情,自然非常快无比。
再加上海瑞,宁屈大户,勿屈小民的原则。海宁县境内的大户一下子倒了霉了。
海瑞才不管,你是不是有一个指挥同知的爹,还是有一个工部主事的叔叔,乃至于与宫中有关系,凡是犯事的,一律按大明律来判。
这些大户们自然将海瑞怀恨在心。在他们的组织之下,几十个秀才闯进县衙,要找海瑞一个说法,说海瑞有辱斯文,将朱秀才下狱。海瑞又岂是一个低头的人。于是这几十个秀才,一并拿下,随即奏请浙江学政,将这几十名秀才一并革除秀才功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大明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奋斗在大明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