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1/2)首页

字体:     护眼关灯

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1/2)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 第(1/2)页

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

在结束大宁之行后,朱祁镇御驾向东而去。

不是去别的地方,是去东北。大军先向北沿着驰道而行,随即来到了潢河之上,这里早就有人备好了船只。

潢河是辽人兴起的地方,这一条河是草原之上很重要的河流,汇入辽河之中。所以辽东省已经从下游调集了不少船只,作为朱祁镇座船。但是潢河上游水流并不是太猛,而且很多草原上的河流都有季节性的特点。

而今是春末夏初,并不是草原河流多水的时候。

所以,也只有朱祁镇上船顺流而下,大队骑兵还是沿着河流东进,算是水陆并进。

不过,即便如此上游的船只,也未必能够承担下游的大船,于是乎,还要有一部分士卒,在某些河道要承担起拉纤的重任。

朱祁镇上船只后,立即感受到了不一样。在颠簸这一项上,船只还是比驰道,乃至铁路上好上太多太多了。在潢河上航行一两百里,当潢河水越来越多的时候,周围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因为朱祁镇已经来到了另外一处河套之地。

就是辽河套。

这是一处水草丰盛,可耕可牧的宝地。

兀良哈三部很长时间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塞上强藩。但是这一块地方,到了大明的手中的时候,就是另外一个模样了。

因为这里距离大明辽东的核心地区非常近,近到了仅仅隔着一条河而已。这一带也被称为辽西之地。、

辽东省的核心地带是什么地方?

就是辽阳,沈阳而已。

这里很早就是辽东很富裕的地方,并不是到了大明的手中才成为大城的,也是整个东北地区,少有的人口密集的地方。

只需在辽阳向西架上一座桥梁,就能到辽河套地区。

在蒙古人占据这里的时候,这里是辽东的心腹之患,逼得辽东镇不得不沿着辽河以东,以南千里布防,处处设堡,总之狼狈之极。

但是而今落到朝廷手中,却成为辽东省最先开发的地方,已经上奏朝廷,将这一带设辽西府,在辽阳对岸的地方,设立辽西府,成为大明在东北新设的一些府县之中,发展最快的几个府县之一。

就是比起北方的这些府县,特别利于移民。

这些数据,朱祁镇之前仅仅是在奏疏上面才能看到,但是而今却是亲眼看见了。

越往东行,人烟就越密集。

特别是出了漠南都司辖地,到了辽东省辖地之后,大军补给都可以从当地补给。

而漠南都司与辽东省的分界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并没有明显的大山大河作为两者之间的分界线,这也是东北平原的特点之一,对于东北平原来说,对蒙古高原地区并没有什么天险的存在,从草原上到这一带可以说是来去自如。几乎是完全开放的。

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平原一直没有被大规模开发的原因。

当然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冷。

从草原地带进入农耕地区,朱祁镇感受到最大的感觉,就是屯田之政的落实。

这一带往上数上几十年。都是游牧民族的牧区,根本没有什么百姓,也不可能有什么耕地,而今这些农民全部是这么多年以来,朱祁镇孜孜不倦的从关内向东北移民的结果。从村庄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里的村庄的名字都是某某屯,一般是从各地一些特征来命名的,并没有用姓氏命名的村落。

一般来说,叫某某屯的村庄,都是移民过来的屯驻的,而叫某某村的,却是当地百姓世代聚集发展起来的。这个规律放在中原地区也有几分符合的,毕竟大明初年,太祖皇帝进行过好几次大移民。

这些某某屯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痕迹。

当然了,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名字保留下来当初的痕迹,其余都被岁月风吹雨打去了。

只是东北这一带着才几十年,这种痕迹还非常非常多。

朱祁镇召集各地乡老问话,听他们的口音,北方各地的都有。不过多以山东河南为多。

就是因为河北水利措施好,大家都不会背井离乡。而山东与河南却是摊上一条黄河,岂能安稳得了?多有各种灾害,朝廷迁移灾民,自从多从这两个地方来了。

这让朱祁镇听了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对于山东来说,黄河过境近乎是无妄之灾。

如果不是朱祁镇的决策,按照原本的历史上,黄河几百年都会去祸害江苏安徽地界,并不在山东。朱祁镇这个决策在大明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山东百姓却未免有些太残忍了一点。

为国家苦了山东百姓。

但是山东百姓之苦,还是让朱祁镇心中不安。

因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后世的人远远无法想象的。析骨为炊,易子而食,这种残酷是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但是古代很多百姓,很多时候都要面对的事实。

朱祁镇对怀恩说道:“传令户部免辽东,海西,海东三省中原移民三年赋税。从内库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明天子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