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宝给刘墉说他们邓州铸造的库银已运往直隶去了,刘墉大吃一惊。
刘墉接着又问:“老弟,你还没有给我说你们邓州粮库的事呢?”
王家宝说:“老哥,我给你说,其实我们邓州收的粮食非常少,大多数粮食是折成银色收的。当官的把粮食折成银色,不收粮食,收银子。他们把银子收取后,装在了自己的腰包里。”
“收下的那部分粮食,也是低价卖给京城里的大贪官和珅了。听说和珅在京城里开着好几十家粮店,和珅再把这些粮食高价出售出去,赚取大量的差价,获得更多的银子。”
“一小部分存入粮库,存入粮库的粮食不够上面要求的存粮数,怎么办?他们就开始做假。他们从外面拉进来许多土块,和粮食掺杂在一起,装到粮袋中。粮袋封口的时候,在粮袋最上面放点好粮食,就这样以次充好,掩人耳目,掩耳盗铃。”
刘墉又问:“那么,这些掺了假的粮食以后怎么处理呢?”
王家宝说:“老哥,不瞒你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掺了土块的粮食存放在粮库中,搁上两三年的时间,再向朝廷谎报邓州发生了水灾、旱灾。征得朝廷同意,把这些粮食当做赈济粮,放发到老百姓手中,这就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刘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解释成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他吃惊不小。
王家宝接着是:“这些粮食被当做赈济粮,被分派到各县乡镇村,县乡镇村再把这些赈济粮发放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得到这些掺杂了土块的粮食,敢怒不敢言。不说还好,如果你说了粮食中掺杂有土块的话,你就连掺杂了土块的粮食也分不到,还会被抓起来,给你扣个大帽子,说你诬蔑皇上。”
刘墉问:“他们说是怎么个诬蔑法?”
王家宝说:“政府官员就会说,皇上体恤老百姓,同情老百姓遭了灾害,把救济粮发给你们,你们不知道感恩戴德,不知道感恩皇恩浩荡,还在这里说三道四,说什么粮食中掺杂着土块。你们真是不识好歹,良心被狗吃了,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好心,辜负了皇上的圣恩。”
“你想想,能发点粮食总比不发粮食好。即使里面掺杂着土块,总比没有粮食强,起码饿不死人。当然听说这些粮食也有被当做赈济粮运送到外地灾区去的。我想那里的老百姓,也许和我们想的一样,有粮食总比没有粮食强,蹭点怕啥,起码能吃饱肚子。”
刘墉问:“老弟,你怎么对这些事知道的这么详细,你不是道听途说来的吧,不是捕风捉影的吧?”
王家宝说:“我说的这些都是大实话,实实在在的事情,不信你去可以问问,你可以到官府的府库里去看看。”
王家宝说完这些话,又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可笑。这个和自己睡在一个大炕上的人,他哪有那本事去府库里看粮食,如果有那本事的话,他也不会和自己睡在一个大炕上,唠嗑聊天了。
王家宝这样一思忖,就又说:“老哥,实话给你说吧,我堂外甥在城里的税务局上班,这可是肥缺。像他这样实惠的肥缺,一定是县府里的亲信,县衙里的人都得巴结他。于是县官府吏及乡正们每年往府库里拉粮食的时候,这些人都是知道的。”
刘墉了解了这些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次日早晨,他便把自己带的侍卫番役召集到邓州府,拿出官印,叫来汤似慈,让他前面带路,领着他们前往粮库去检查。
汤似慈不想去,就耍花招,想用花言巧语糊弄刘墉,搪塞过去。谁知,刘墉不吃这一套,他非要让汤似慈带他去粮库查看一番。
汤似慈拗不过刘墉的执着,他非要去粮库查看。汤似慈只好前面带路,领着刘墉直奔粮库而去。他知道此去必是凶多吉少。
汤似慈边走边暗忖道:幸亏相爷提前通知我们做好了准备工作,不然真的就会露馅了。这次也许侥幸能够逃过刘墉的法眼,蒙混过关的。
汤似慈把刘墉等人带到了粮库,刘墉令人打开粮库门。
刘墉令自己带的番役把粮库里码在上面的粮袋打开,见粮袋里粮食装得满满的,都是上好的粮食。刘墉让番役们把中间的粮袋再打开看,还是没有发现破绽。
番役们又往下打开了一些粮袋,里面还是没有问题。
眼看就要蒙混过关了,汤似慈有点幸灾乐祸。暗想,看你刘墉也是草包一个,本老爷稍微耍点把戏,就可以把你骗过去,你还嫩着呢!
刘墉看了一下番役打开的下面粮袋子,没问题,就说:“行了,再不看了,咱们回吧。”
刘墉说出这句话后,汤似慈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了,总算蒙混过去了。他脸上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就是这不经意间的一丝笑容,让刘墉觉察到了。刘墉知道,自己还是没有查到问题的根本处。汤似慈已经开始心里欢喜了,似乎再说,终于逃过一劫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