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经过安明事件后,深感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还不稳固,还需要加强和巩固。不然,遇到一些事情,那些人还会反戈一击的。
和珅在想,先从哪儿下手,整治一下这些人,再树立一下自己的威信,好让他们知道,和珅不是可以轻易得罪和惹得起的人,要他们牢记“犯我和珅者虽远必诛之”。
乾隆二十四年,发生了一件事,和珅借此机会,又发了一回威风,再次树立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一本书,和海成事件极为相似。
这本书是一部诗歌集,叫《一柱楼诗》。书的作者是徐述夔,他是扬州府东台县的一个书生,乾隆三年中过举人,也做过一任知县。
徐述夔自恃才高,常常吟诗作对,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此,得罪了周围的一些人。
有一次,在众人面前吹嘘说,自己若生在明朝,就像唐顺子、董其昌一样会声名远赫的。可惜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上好时代,不然他也会在朝廷大展宏图的。他的思想极左,属于愤世嫉俗之人,常常出言不逊地抨击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
徐述夔无事之时,常常读一些不合时宜的书。一次,他读了吕留良的一些着述,对当朝更加愤怒,说:“现在朝廷要求百姓剃头,剃头有什么好看的,前边剃的光光的,后边拖着个长辫子,像驴尾巴一样,难看死了,丑极了。”
他还说:“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受之父母,怎么可以随意剃去?”他还把一个学生起名为徐首发。
徐述夔的这些言论与当时的朝廷主流发声是不一致的,与朝廷的主流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很容易引火烧身的。
可是徐述夔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整日吟出许多诗句,抨击朝廷,流露出对朝廷的极为不满,表达出向往过明朝的那种生活。
他感叹:“江北久无干净土。”又说:“旧日天心原梦梦,近来世事并非非。”他这样做,虽然言论有点反动,但万幸的是也没有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些言论却给自己的儿孙带来杀身之祸。
徐述夔的儿子徐怀祖也步入其父的后尘。他把自己老爹的诗歌编为集子,起名《一柱楼诗》。本该说,儿子把老子的心血集刊印出版发行,也是好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但是,遗憾的是,书中有一些不合时代的言论,这就给自己儿孙埋下了后患。
徐怀祖去世前,他用两千四百两白银买了邻居家蔡耘的几十顷田地。徐怀祖去世后,蔡耘和他的堂兄蔡嘉树忽然想赎回自家的几十顷土地。
他们说,自家的祖坟在徐家买的土地里,要求赎回。赎银只交九百六十两,而且是霸王硬上弓,非赎回不可。
徐怀祖的两个儿子,徐食田和徐食书却不愿意把土地给蔡家。两家就发生了争吵,一言不合,就打起架来。
矛盾激化后,蔡家兄弟俩说,如果徐家不同意把土地还给蔡家,他们就去告徐家。告徐述夔的诗集《一柱楼诗》中有反动诗歌。
无论蔡家怎样要挟徐家,徐家俩兄弟就是不愿交出蔡家的土地。而且两兄弟竟然天真的一起商量,说与其让蔡家揭发出来,还不如我们自己把诗集献出去。
也许徐家两兄弟相信“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只要自己低头认罪了,什么事也就可能没有了。
世事难料啊!事实却不是这样。
徐家兄弟俩这样一商量,最后拍板决定,把将刊印之书的手抄本原稿,献给县令。
东台县县令看了诗集,认为此事并不算多么重大,也就草草处理了事。
哪知蔡耘、蔡嘉树却是饱读诗书的人,知道利用这件事一定能夺回那些土地,而且还能够邀功请赏。于是,蔡家两兄弟就把这件事上诉到了省里。
此时江苏学政是刘墉。刘墉看了诗集后,认为大逆不道,急忙给皇上写了奏折。皇上收到刘墉的奏折,看罢后,交给和珅去处理。
和珅接到皇上的旨意,立马就像浑身打了鸡血,兴奋极了。
这不是我和珅树立威信的时候吗?我等了许久了,终于等来机会了。
和珅想,我要从刘墉手里把这个功劳夺回来,即使夺不回来,起码也要从他手里瓜分点出来。再次,他要通过审理这个案子,显示自己的本事和威风。
和珅仔细翻阅了诗集,列出了一些反动句子,如:“大明天子重相见,却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和珅整理好上奏资料,呈到乾隆皇帝面前,说:“皇上,这些诗反动透顶,如‘大明天子重相见,却把壶儿搁半边’,悖逆不道,意思明了,‘壶儿’即‘胡儿’,‘ 搁半边’就是推翻清朝。这反动诗明摆着表达的就是反清复明的思想。”
再比如“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本来“明朝”是指明天的太阳,“去清都”说的是清朝的都城去。可是和珅却解释说:“‘明朝’是指‘明王朝’,‘ 期振翮’即指等明朝恢复了,他徐述夔就可以振翅高飞;‘去清都’就是推翻清朝,废除大清都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