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3章 支运首页

字体:     护眼关灯

第313章 支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313章 支运

皇帝不再听安弘察的花言巧语,而是直接叫来曹武德:“去告诉翠文,要是再让太子殿下穿得这么素就出门,朕就唯她是问。”

“唉唉唉——”安弘察想阻止。

“不必再说。”皇帝止住他的话头,“朕就是不讲理。”

要不是说亲生的呢,这句简直和太子殿下平日里耍赖如出一辙。

曹武德偷着笑应下,还不忘火上浇油:“那殿下的膳食是不是也得改按份例上?”

“曹总管!”这是太子殿下的反应。

皇帝被提点了,点头:“自然。”

他好整以暇地看着安弘察:“吃,把朕吃垮。”

就是一头猪,也不能光凭吃,把堂堂天下之主吃垮啊!

曹武德打圆场:“也不是让殿下一个人吃。东宫里人也不少,殿下每样都尝尝,再赏给他们就是了。”

也行吧。

爹要崽吃,崽不得不吃,还得埋头狂吃。

又是让崽叹气的一天。

——

太子殿下嘴上说着不情愿,可还是批了李辉那两万五千两黄金,一时间朝野震惊。

这可是两万五千两黄金!实打实到手、任意支配的!

即便是能从中捞下一点添头,都是一笔着实不小的金额。

两万五千两黄金带来的震动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所有人都忽视了附加的七万五千两黄金的任务。

疏浚河道、整顿漕运,听起来是件不小的活,可大办也是办,小办也是办,全凭心愿。

心、愿。

心里愿意怎么办,那就怎么办。

别说是派特使了,就算是太子、皇帝亲至,那也是这么个办法。

官场上的规矩。

不止很多大臣这么想,朝堂上的人这么想、漕运各路利益方这么想。

李辉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陛下如此轻易就同意换人,说明什么?

说明雷声大、雨点小啊!

办出几件实事来,抓几只鸡出来杀杀,就差不多了。

既交得了差、也肃清了风气、也落得了实际的好处。

李辉自京城离开,到达的第一站便是德州。

德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点,它坐落于齐鲁大地,距离李辉身后的世家腹地处于一个若即若离的节点。

近,是世家触手可及、可以发力、调停的近。

远,也确实是在世家腹地之外,避开嫌疑。

抛开对于李辉自身的意义而言,德州在漕运沿线也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大安漕运自成一套体系,选用的是支运法。

何为支运?

便是有漕的地方,将漕粮运至运河沿线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仓,再由各地方官军在各仓之间调拨运转、最后交至京、通二仓归存。

支运有它的好处。

好处非常显而易见,便是把百姓的劳动力从漕运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对于江南、齐鲁这种富庶之地。

另一方面也把官军调动起来。养兵,本就是充分旷日持久的成本消耗,往漕运上挪,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军民两便”,往那看都是大好事一桩。

但弊端也同样在此。

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仓,尤其是身处江南的淮安仓,官军运输力有限、时效性低。每每交仓之时,民人守候月日难论未免被盗、交仓的粮食又常常遭受官军的刁难亏折。

毕竟这是实打实的“你不愿意干、有的人干”。

误了交粮,那可是杀头的买卖。

这是制度性的问题,也是安弘察成立“运河管理司”的根本原因。

当有朝一日朝廷这只“有形”的手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那恐怕就是再困难,也得壮士断腕。

太子殿下的钱可不是白拿的,一个不察,那便是买命钱。

李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或者说即便他知道了,也在装傻。

从地方官府手中掏钱,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若是再动他们的钱袋子,那恐怕......

他到德州的第一件事,并未同德州知府碰头,也未曾会见哪位漕运总兵,而是径直去了码头,想看看现场是何情况。

这是一步好棋,态度到位、立场鲜明。

只有一个问题。

才过了节没多久,没到开春,也没到交粮的时间点,别说什么热闹的场景,李辉一条船都没看见。

河面还是冰封着呢,虽说不是多厚的冰。

等他再转悠到粮仓,更是傻眼了。德州本就是被作为中转仓使用,运到此处的粮食早就在冬季冰封前就被运到了京城。

德州还有粮食吗?

有。

有李辉想看见的粮仓场面吗?

那没有。

按这个道理来说,自己应该回趟京城?

李辉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头脑不清醒。领了差事、拿了支钱的凭证便急急忙忙地走了,没能查查京城的粮仓。

也是时局不合适。

若是在齐鲁,他自然不用担心有人打自己的主意。

可是京城那种一个砖头砸下来各个背景深厚的地方,他真的不能保证自己能守得住这笔钱。

回京城,危险、丢人。

不回京城,摸排不清往年情况,无从下手。

他在犹豫。

那不如先疏浚、拓宽河道?

干些实事总是没错的,也好交差,叫朝廷看见他有了些政绩。

如今也不是农忙的时间点,总能抽调出来人手来,征百姓的劳役也不难。

喜欢女帝:我在大安搞基建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女帝:我在大安搞基建的日子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