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宝钞兑换
而何夕主政过的辽东,也保持了这种宽松的政策。唯一的问题是,工厂利润归何夕支配,没有刘璟的份,而今刘璟有钱了,因为政策惯性,这一笔钱,对刘璟如何花没有规定。
当然了,刘璟作为诚意伯次子,自己是不缺钱,贪污什么的,自然不会有的。但是他看见了何夕是如何大刀阔斧地花钱,如果大刀阔斧地赚钱,已经一系列新财政政策。刘璟岂能没有感觉?
之前没有钱,而今有了钱,自然要大干一场。
刘璟细细琢磨之后,决定开辟鸭绿江两岸的土地。为大明增加更多的耕地,安置更多从日本,高丽征调过来的人手,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百姓。为大明缴纳赋税。
刘璟对何夕留下的将辽东建设成为大明粮仓这个想法,是很非常支持的。
一直在执行之中。
有了这一笔钱,只会更加努力做一点。并秉承何夕与蓝玉定下的,抽高丽与日本的血建设辽东的一贯政策。
何夕说道:“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对银票进行一次系统的改革了。”
杨士奇说道:“而今真的可以吗?是不是太快了。”
杨士奇对何夕很多做法,感到吃惊之极,何夕做事情,大进大出。之前的朝廷花上几十万两,都是大钱,而今到了何夕手中,动则数千万两之多。简直不是一个数量级。
这也罢了。
按理说,这么多钱拿到手中,最少要安稳一段时间。万万没有想到,何夕根本不等这些钱全部落实。就开始下一个大动作了。
即便杨士奇能跟得上何夕的思路,但也觉得太快了。
何夕说道:“钱这东西,不过是纸,即便是因金银抵押,也不过一张有抵押的纸。花出去的才是钱,压手里只是纸。”
说实话,何夕对大明货币总体感觉,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失控。
没错失控。
何夕仅仅知道,他总共发行了五千多万两银票。已经现在银行存款,贷款数。只是何夕要求,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实并不愿意在银行交易,除非是对公的时候,也就是承接政府工程的时候,才必须一切都体现在银行之中。
但是这几个数据,以及手中物价总表,如何判断货币政策正确与否?何夕只觉得,这题超纲。
所以,何夕的做法已经很保守了。可不敢与美联储相比。
但是他最简便的货币尝试告诉他,他这样回收如此巨量的货币,是会出问题的。
当然了,不回收也会有问题。北京与辽东这一小片土地承接如此数量的货币,自然会出问题。
不是何夕要大进大出。而今是有些时候,他必须做出调整。
怎么样的调整,那就是一直准备的兑换宝钞的计划。之前已经计算过宝钞总量了。而今一千五百万两的银票,是足以兑换所有宝钞,更重要的是,宝钞流通遍布大明各地。
虽然以大城市为多。但是整体上流通广泛多了。
银票代替宝钞之后,何夕发行的银票,就不仅仅是在北京辽东,已经海外一些地方流通,将会在大明大多数地方流通,也包括了江南。如此一来,何夕在北京辽东建设工业体系的花费,就转嫁给大明买单了。
可以说兑换宝钞的过程,就是一个将银票推广到整个大明的过程。这也是何夕第一次将一项政策,推广到全国各地了。
甚至,何夕觉得,他其实是可以酌情再加印一些钞票的。
反正而今对这一项权利,大明上下,都没有法律可以限制何夕。只有何夕上奏朱元璋批注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何夕觉得手中的钱是纸。
之前,他也知道这个理论。但是理论仅仅是理论而已。他自己实践一次,才有更深刻的体悟,只要能维持住货币价值,理论上可以无限量提供货币。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
甚至何夕也不得不承认,大明在国际上,其实比后世中国要强势多了。最少,何夕印的银票,流通南洋各地,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大家唯一的感觉,就是银票不大适合南洋的气候,容易潮湿烂掉。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也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南洋承接了何夕印刷大量银票,才让货币体系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而今就好多了。
杨士奇说道:“兑换宝钞这一件事情,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南洋,苏州,松江,福州。广州都有支行了。只是还没有多少生意。但是货币其他改革,还需要大人您拿注意。”
何夕对货币其他方面的改革,注意有三项,第一增加辅币,铸造铜钱。
这一件事情,朱元璋其实也在做,毕竟从苏禄运输过来的铜,也是要用掉的。
这也是何夕发现的一个问题,就货币来说,银票最小面额,是一两,甚至一两的银票都不是太多的。但是对于百姓日常生活来说,一两太大了。之前的辅币市场,是有大量铜钱,宝钞,碎银子填充的。
而银票其实不适合日常很多场合的使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大明公务员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