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水轮机
何夕自己拿过一来两匹麻布,一匹是素麻布,还没有染色。另外一匹是彩麻布,已经染色了。其中还有图样。也是佛教题材的故事。何夕说道;“陛下,您看这两匹麻布,要多少钱?”
朱元璋上手摸了摸,说道;“一钱五吧?”
何夕说道:“陛下,高了。以而今的成本,臣核计了。能压倒五十文左右。而一批彩布,也在百文上下。以而今的布价。一匹布最少赚半钱银子。而现在刚刚开始,一天就能生产三四千匹,时间长了。只会更多。就拿四千匹来算。一天能赚二百两银子。这已经将工钱成本扣除了。”
“如果一切都进入正轨之后,估计日产过万匹,也不算什么。”
何夕还没有说话。燕王已经先开口了,说道;“到时候,一天就能赚五百两。一年就能赚好几万两了。”
何夕说道:“燕王所言极是,甚至还有更多。毕竟而今都不是太熟练,还有别成衣什么的。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给予这一点待遇。并不算是什么。”
燕王此刻一下子被之前的忧国忧民给扔到一边了。
他的心被银子点燃了。
不要觉得,一年才一万多两的出息很少。抱歉,大明海上的盘子也不过一两千万两而已。除却刚刚开始那些爆炸发展的那几年,而今除非去闯天竺,或者说更远的地方。一出海,利润翻倍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出海的人太多了。
一本商号,一年下来,能分个几万两的红利。一些靠后的勋贵,号称家产多少多少。一年下来也就这些钱而已。当然了。陆仲亨这种南洋霸主,是另算的。不赚钱。他何必千里迢迢去坐镇南洋?
就燕王这里。燕王俸禄万石。其他各方面的收入,一年有没有一万两还不好说的。毕竟他距离南京远。南京这里掀起航海热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赶上趟。
并没有在开海红利上,赚多少。
此刻燕王心动无比。他觉得自己似乎踩在另外一场发展红利之上了。
虽然内心之中也担心着布匹对寻常百姓家的冲击。但是他是燕王又不是太子。在乎这个做什么?一时间燕王的眼睛之中充满了学习的姿态。似乎想搞明白这一切,回去之后复刻。他也想起了练子宁,心中暗道;“回去之后,让练先生多与他的老师套套近乎。”
朱元璋看得要比燕王远太多了。
他已经估算了这里的成本。
估计开支最大的就是女工的工资,这是何夕心好,才给了一月七斗米的高价。他估计,即便这个价格砍一半,也是有人来的。不过辽东人口少,才显得人力如此精贵。
但是在南方,决计不会这个价格的。
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一些木头房子,还有一些机械。即便给机械估一个价格,虽然铁价的降低,也不会有多高的。
很容易扩大生产。
今日不过数千人。一两年之后,就能数万人,数十万人。到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与市场了。
为了今天一年数万两。将来的一年几十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的利润。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什么是羊吃人?现在就是,不是羊吃人。是麻吃人。棉花吃人。都是同样的问题。
一瞬间朱元璋感觉到了头疼,他微微按着头,说道:“这里一切布匹,棉布也好麻布也好,不许往国内销售一匹,何夕,你不是在海上很有影响力。这些布匹只能卖到海外。不得有误。”
何夕说道:“是。”
他看着朱元璋,欲言又止。
即便不卖到国内又如何?
市场是联动的。
虽然而今海外对大明布匹的要求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棉布,还是麻布。特别是这种上品麻布。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何夕很明白,市场并不是真得无穷无尽的。
一旦海外市场吃不下这么多布,自然会影响到国内。
即便不说别的。
这个纺织厂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辽东,高丽,都不足以供给,这里需要山东,河北,等地的原材料才能持续生产下去。
挡是挡不住的。
朱元璋不想再说。一摆手,说道:“朕累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吧。”
------
朱元璋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很可以的。第二天的时候,就看不出昨日一点心绪波动了。
这一天朱元璋要看的是田庄。
对于种田,朱元璋是专业的。对于屯田,朱元璋也是专业的。他在渡江之初,就建立屯田制度,当时负责这一件事情的是康茂才。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建立的卫所制度。
屯田是卫所制度的核心所在。
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能有天下,与他非常积极的粮食生产政策有关系。在什么地方,都注重粮食。这一点是张士诚,与陈友谅是没有办法比的。陈友谅穷兵黩武,对百姓死活并不在意。而张士诚不修田政,良田美地都为张士诚亲戚所有。权贵得多了,朝廷手中就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大明公务员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