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皇孙有疾
很快何夕就将这个课题给布置下去了。
见帖在明鉴堂黑板上的公告。学子们一时间议论纷纷。不解其议。
黄子澄与练子宁走过来,诸多学子纷纷让开。毕竟两人学问人品,也算是明鉴堂之最了。故而自然成为学生领袖。当然了,也仅仅国子监监生这边的。至于勋贵子弟则是以李景隆为首。
这些人见了他们两人过来,说道:“黄兄,许兄,你们来得正好。何师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黄子澄看着上面告示,一时间也有一些不明白。似乎又有一些明白。相互议论了一会儿,黄子澄说道;“诸位同学。这样吧,我去问问刘大人如何?”
黄子澄与练子宁都是江西人。
明代满朝半江西,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
刘崧是清官,家无余财。但是喜欢提携后辈,与后辈之中的江西同乡,走得比较近。江西学子们也愿意登门。这种情况,在何夕没有来到国子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我也去。”李景隆说道:“黄兄,不介意加我一个吧。”
虽然国子监生们都讨厌这些勋贵出身的荫生,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敢表露出来,原因很简单,这些勋贵子弟一个个学习上不行,但是家世背景一个胜过一个,国子监生毕竟不是小学生了。人情世故自然会懂,最多敬而远之,但不至于表露出来什么。
李景隆是未来的曹国公,黄子澄不能不给面子。
于是,李景隆,黄子澄,练子宁三个人一并去了刘崧住处。
刘崧自然是一五一十将何夕的意图告诉了他们,说道:“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谁的文章如果特别好的话,那是会让陛下过目的。让陛下记得一个名字,那就是简在帝心了。”
“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三个人一并称是。
刘崧问道:“你们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一下,我看看能不能解决?”
练子宁说道:“刘师,别的也没有什么。只是明鉴堂,乃至国子监,书不够啊。”
黄子澄说道:“对,研究北疆的历史,古来文献就不算多,单单是正史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前朝很多漠北文档,特别有用,只是而今明鉴堂没有,不要说明鉴堂没有,连国子监恐怕也没有吧。”
刘崧沉吟片刻,说道:“我给你一封手书,你去危府借书吧。大抵是能借出来一些的。可惜大多是蒙古文。”
刘崧所说的危府,其实是危素府邸,危素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是前元降臣。在元朝的时候, 参与编纂辽,金,宋史。投降明朝之后,又参与编纂元史。二十四史之中,有四部有他参与编纂。在历史上也算是少有的了。
虽然危素已经不在了,但是子孙还在,危素从元廷带来了大量档案资料,在修元史的时候使用过,家中还有。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危素是江西人。
刘崧的面子有用。
“多谢刘师。”练子宁与黄子澄齐声说道。
他们这边话音刚落,李景隆说道:“其实,这些东西我家也有。”
刘崧,练子宁,黄子澄三个人都看着李景隆。
李景隆头微微一抬,说道:“我父亲历来征战,所下之处,都奉圣明收集图书,家中多有副本。各家勋贵之中,估计除却魏国公府中,也就我家最多了。另外,我家中还有蒙古人,有很多去过草原上的人。精通蒙古文字。”
李景隆之所以如此显摆,实在是在明鉴堂之中很憋屈。
倒不是有人针对他。
很显然,没有人敢针对未来的曹国公。但是在各种课业上,李景隆都是中流以下,甚至扯尾巴。这种情况,让在什么地方都是万丈光芒之中的李景隆十分难受。
让李景隆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今日李景隆非要过来,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存在感。
------
其实何夕并非没有想到这里,他已经命人在明鉴堂建立一所图书馆。并准备从大内,翰林院,等各方面调大批图书过来。
只是图书在这个时代都是金贵的东西,更不要说很多书都数孤本,乃至于手写本。所以在图书调集上,很多时候需要何夕亲自去协调。
何夕这才发现,为什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修起来那么费事了。想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找出有用的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当然了,这些材料的整顿编排,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也就是目录学。
只是何夕正在忙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让他立即去东宫一趟。
何夕不明就里,立即来到了东宫。
一进门就感受到空气之中有一种莫名的压力。而且宦官引路的方向,不是东宫正殿,而是后宫之中。
何夕内心之中就咯噔一下。立即觉得不对了。
他不是没有来过东宫,但是一直在前殿,几乎没有去过后宫,即便他是太子的妹婿,后宫也不是他想来就来的地方。他倒不相信太子会设圈套害他。那么只有一件事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大明公务员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