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吴高的选择
长崎。
日本的真正中心,而今已经是长崎了。
长崎总督,江阴侯吴高也接到了朝廷传令,让他到南京参加会议。
而今的局面,让吴高有些无奈。
当初,如果他跟随何夕,或许他而今的地位,与现在大不一般。特别是连哈刺不花位都在他之上了。
只是,很多事情,后悔是没有用的。
开战之初,吴高是很担心北京政权的存亡的。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一些犹豫,最后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最安稳的选项,那就是坐镇日本,坐观成败。
吴高在这一场大战之中的所做所为,几乎是北京方面的沐春。
如果形势倒转,北京败亡,吴高的行为大概与沐春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而今想想当初的选择,吴高也谈不上后悔。只是有些怅然而已。
战事数年,不知道多少开国功勋之后,灰飞烟灭,傅家就是典型。今后还有很多家族,会一步步的从权力中心退了下去。
吴高当初的做法注定了,在这一场盛宴之中,并不能瓜分太多权力。但是他好歹也是北京方面的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坐镇日本这几年,在供应北京金银,硝石铜矿,方面可从来没有短缺过了。
可以说,北京方面大战,大部分时候打的都是日本的硝石。
吴高不会被朝廷当成外臣。
不过,想要更进一步,在这一场大洗牌之中,保持家门不坠。吴高就要好好的想想办法了。
来弥补之前的问题。
只是他很明白,这一去京师,长崎这里就回不来了。
别人或许没有感觉,但是吴高却品出来一些味道。这一次大会,带着几分削藩的意味。
并不是,真有割据才有藩镇。而是大明朝廷内部的山头。
在治国上,何夕已经有其中三味了。既不能让下面没有山头,如果是下面铁板一块,说明上面可以换人了。这种情况说明了。上层对下层完全失控。
毕竟,大多数时候,派系无限可分,才是正常状态。
但是对于山头,也必须压制。将内耗降低在一定程度之中。
这几年,征战为先,吴高在东洋有着很多特权。就好像沐春在云南也有很多特权一样。这并不是孤立。而是普遍现象。
大战为先,只要不耽搁大战。很多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而今军中更是形成了,降臣派,南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与海军这样的派系。
何夕大概要将所有派系打乱。
吴高自然也不可能回到长崎。大明朝廷对东洋四国的态度,也会有一些改变。就好像朝廷与燕国之间,需要重新找到大家都满意的平衡点一样。
吴高想来想去,也找到他未来在朝廷立足的根基所在,那就是他与东洋四王的良好关系。
今后,藩王将是大明生态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洪武年间,这个还不明显。因为,藩王们与皇帝是父子关系。藩王们是能与皇帝直接沟通的。在朱元璋驾崩之后,这种新生态就应该出现。
只是,局面还是不一样的。
南北之战的爆发,让大部分藩王处于观望状态。而今大明定于一。是时候建立起新的藩属关系了。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与各地藩王一定会共处的。而大明与藩王之间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沟通协调的。
朝廷与藩王之间,直接对话的可能性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朝廷与藩王之间直接谈,很容易谈崩。一旦谈崩,双方就没有回旋余地了。所以,这时候政治掮客就有出现的余地了。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有家族化的趋势。也就是某人负责对某国的外交,他的子孙一直在这职位上。就是因为,有些人脉什么的,只能个人传承。公与私之间,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很多事情,别人去,是做不成的。但是这一家子的人去做,却能做成的。
在大一统王朝之后,中央朝廷对外,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外交,因为周围很难有同体量的国家,让中国平等相待。
而今藩王出现,藩王与中枢之间的交易,也很难说是外交。
但是依旧有一些外交特点了。
吴高之所以能在这里任职,不就是他与湘王的特殊关系,能够安抚湘王。吴高手中兵马不多,大多还是附从军,一旦东洋四王发难,高丽很有可能就不是北京所有了。
而且,南北征战时期,南京方面,并不是没有派人策反东洋四王。
都让吴高给化解了。
一方面是,东洋四王对战场形势,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吴高用个人信用的担保。
也就是,东洋四王相信的不是北京朝廷,而是湘王大舅哥,江阴侯吴家的担保。
同样的这样的情况,也给吴高一些契机。
让他在中枢,可以代替东洋四王,与朝廷谈条件。而且在领会朝廷意图之后,也可以代表朝廷与东洋四王谈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大明公务员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