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继续。
【这个......该怎么回答呢?】
【如果你是学生,要进行考试,那请以教科书为准,牢牢记住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创立的。】
【但如果你想要深究一点,那就有的聊了。】
【首先我们要对科举做一个定义,什么叫作科举?】
【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科举大概就是通过考试,然后能当官。】
【但实际上,哪怕是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同样有类似于考试这样的环节,会根据你的成绩进行评定。】
【不过相比于科举单纯地看成绩,九品中正制还要看人脉、门第等东西,并且考试成绩不是很关键。】
【但实际上,隋朝的科举同样也要看人脉。】
【因为想要获得科举的资格,必须得有人推荐。】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不然呢?”
隋文帝有些疑惑道:
“天下的读书人,不敢说有千万数,但好歹有百万数,要是都来长安考试,怎么考得过来!”
如今的“科举”,都是由地方推荐一些人,让他们来长安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的话,那就留下做官。
不然要是所有读书人都来长安,光如何安置,都是一个问题。
更何况,考试呢?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隋文帝的科举,其实还是脱胎于汉朝的察举。”
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道。
隋文帝时期的科举,其实就是参考于察举。
这也十分正常。
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
如今的科举制,也是几代帝王不断探索的结果。
隋文帝也不太可能,直接提出一个“完整版”的科举。
......
画面继续。
【这就得说一说,科举制诞生的背景了。】
【隋文帝建立隋朝,通过前几百年的混乱,自然知道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于是,下令废除。】
【但这一废除,如何选官,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隋文帝在参考古制之后,选择了分科察举的方法。】
【分科察举,早在西汉之时,就已经出现。】
【先由地方官员推荐人才,然后由人才自主选择一个科目,进行“对策”,也就是考试。】
【科目有许多,比如孝廉、秀才、明经、明法等等。】
【相比于九品中正制,门第完全由世家门阀把控,察举无疑放开了这种限制,有利于削弱世家的影响力。】
【不过察举制,同样有自己的弊端。】
【因为人才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这里面可操作性就足够大了。】
【很多人会通过贿赂等方法,让自己获得推荐的名额。】
【而这些人走上仕途之后,又必然会对当初推荐的官员感恩戴德,并为之效命,进一步容易形成地方集团势力。】
【但不管怎么样,在隋朝当时那种情况下,察举无疑比九品中正制更好。】
【受限于历史局限,隋文帝也想不出更好的选官制度,只能暂时这样。】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唉!后面的察举制,越来越不能保证质量了。
否则的话,咱们大汉后面,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小人祸国!”
刘备有些哀叹道。
一开始的察举制,还是比较注重质量的。
被察举者具有一定时间的考察期,只有通过考察了,才可以转为正式官员。
如若不然,被察举者就会被撤换,并且推荐人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这让得地方官员也不敢轻易地推荐人,保证了被察举者的真材实料。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出身卑微的人,如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等,都受到了重用,朝廷吸纳了许多人才。
只可惜,到了后期,察举制的考察,开始变得形同虚设。
于是乎,察举权逐渐开始被名门望族所控制,任人唯亲,不管其学问才能,只推荐自己人。
“清议的风气,也是由于察举制兴起,最后才引发了党锢之祸。”
这个时候,诸葛亮也出声叹道。
由于察举制需要地方官员推荐,但地方官员的接触范围也有限,接触不到地方上的所有人。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许多时候地方官员一年到头,推荐不了一个人。
对此,汉武帝很生气,觉得是地方官员对领地了解不够,才推荐不了一个人。
所以,他下令要处罚那些推不出人的地方官员。
这下子,地方官员只能硬着头皮推荐了。
这使得官员在察举人才的时候,更加注重他们的名声。
毕竟要是一个人的名声好,那品行应该过得去,察举上去,大概率会通过。
这就让人们极为看重自身的名声。
而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败坏朝政,这令得士大夫十分不满。
于是渐渐地,在士大夫集体当中,形成了一个政治正确,那就是反外戚、宦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请大家收藏:(m.xinqdxs.net)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青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豆小说阅读网址:m.xinqdxs.net